新闻中心
“工业4.0”成为各地经济转型突破口 领导时代变革
发布者:滨州新大新  发布时间:2015-12-31 14:47:04   阅读:

   近年来,“工业4.0”在全球成为一个热门话题,世界各国纷纷实施“再工业化”战略,加速推进全球制造业新格局。特别是当前,面对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,各地都把“工业4.0”作为经济转型的突破口,大有遍地开花、百花齐放的态势。一时之间,“为人不识4.0,便称英雄也枉然”。

 
  就当前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而言,存在着东、中、西部三级阶梯和其他区域性工业基础差异,仍然大而不强,在自主创新、资源利用、产业结构等方面仍处于弱势。一个问题随即而来,要实现2025三步走远景目标,各地能否像跨越生产关系那样,享有其他国家(地区)制造业改革成果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,还是必须要完成基础工业积累,按部就班一步步实现阶梯型发展?不摸透客观规律,想一蹴而就的,极易造成资源、财富、智慧的无用功;想温水慢火等等靠靠的,又容易造成机遇的流失。
 
  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,“工业4.0”是制造业的整合或耦合,是对各类物理信息接口标准的统一定义或描述,它的一个基本特性就是“规范化”。各地各部门对“工业4.0”的认识若不能统一,你唱你的“张飞”,我唱我的“李逵”,乍一看唱的都是黑脸,却不是一台戏。
 
  在“工业4.0”体系中,制造业差势决定了部分地区必然要从规则参与者起步,初期必然要被规则制定者所约束,被动接受新标准、新技术,进而牺牲一部分市场利益。也就是说在工业化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,敢于舍一些“鸡肋”,专注自身擅长的;一窝蜂、大呼隆式的蜂拥而上,易造成资源的重复浪费,出现制造业的区域挤压。如何“独立扁舟而不倒”、学而能致用,考验着各地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敏锐。
 
  智能化时代变革
 
  “我们正处于向智能化时代变革的关键节点。”海通证券指出。随着科技演进,“智能化”这个关键词不断出现在各个领域,家电智能化、办公智能化、汽车智能化、教育智能化、电网智能化……
 
  从“十三五”规划来看,创新形成发展新动力的重要手段,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。
 
  而计算机行业又恰恰是创新最为集中的板块。据海通证券描述,计算机行业的投资大逻辑未变,未来计算机将从为其他行业提供效率提升和改进的辅助角色,转变到管理和决策的角色,智能化时代对中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发展契机,信息技术创新带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是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 
  云计算生态体系建设和大数据的行业应用深化,将是带动行业持续享有估值溢价的核心,相关细分领域投资机会有望成为贯穿2016年、乃至整个“十三五”规划的主线。这其中,信息安全、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、金融改革下的互联网金融资产证券化平台、智慧城市民生大数据等都是值得重点关注的细分领域。
 
  信息安全仍是重头戏
 
  信息安全就一直是市场重点关注的对象。实际上,随着对数据价值的认可不断深化,信息安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。
 
  据普华永道12月8日发布的全球最新信息安全状况调查显示,在过去一年中,全球各行业检测到的信息安全事件平均数量为6853次。与2014年同期相比,由这些网络犯罪事件所导致的全球平均财务损失下降5%至255万美元,但内地和香港这一数据却提高10%,达263万美元,检测到的信息安全事件平均数量高达1245次,与前次调查记录的241次事件相比,攀升517%。普华永道中国网络安全服务合伙人冼嘉乐表示:“这一年,内地和香港的各重要行业检测到的安全事件都在增加,这也是全球普遍需要应对的状况。当下,网络攻击来自于各个方面与维度,其中消费与零售、科技等领域尤为严重。”
 
  在此背景下,信息安全受到重视也在情理之中。如果说2015年是信息安全元年的话,那么云安全就是接下来该行业的新兴增长点。随着云计算的成熟,云架构正在被广泛应用,混合云和公有云无疑将是IT部署必然的趋势。A股中,信息安全龙头包括启明星辰、绿盟科技和美亚柏科等。
 
  我国成为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
 
  中国机器人行业在2015年的成绩同样优秀。12月10日,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发布了2015年上半年中国机器人数据。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,今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实现了稳定的增长。2015年上半年共销售工业机器人11275台,同比增长76.8%,按可比口径销量增长27%,是去年全年销售量的66.5%.预计今年全年国产工业机器人销售总量将超过22000台,同比增长30%左右。
 
  中国机器人产业在“十二五”时期获得迅速发展,为“十三五”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在下一个五年,新一代机器人需要在作业能力、交互能力和决策能力上寻求突破,也就是在传统计算储存与数据运算技术的基础上,发展感知技术,这在短期可以突破并实现产业化,但在智能认知技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这是“十三五”时期中国机器人发展方向。
 
  “中国装备”世界版图日渐扩大
 
  “世界这么大,我想去看看”,这句2015年热门网络用语,却概括了“中国装备”在“十二五”时期的整体表现。
 
  “十二五”时期,在扩大对外开放领域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上,政府始终不遗余力。特别是近年来,中国装备制造业蓬勃发展,纷纷“出海”闯世界。无论是政府推动,还是舆论支持,甚至是国家领导人也亲力亲为,给中国装备“做广告”。
 
  推动我国具有规模、技术等优势重大装备和富余产能走出去实现互利共赢,不仅是深化与扩大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机遇和抓手,还可形成新的外贸增长点,也有利于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。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,“中国装备”的世界版图在日渐扩大。在“十二五”时期,我国打造了许多金灿灿的“国家名片”,核电、电力、特高压、高铁、通信、工程机械……成果显著。
稳居制造大国与网络大国地位鉴定强国基础
 
  “十二五”期间,我国主要经济目标基本完成,前四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.3%,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1.9%。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过0.85%,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档数控机床等十大重点领域发明专利年均增长率超过23%,科技创新步入跟踪、并跑和领跑并存的新阶段。
 
  此外,在这一时期,中国互联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,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加快,信息消费迅速扩大,移动互联网、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发展的新引擎。至“十二五”末,56家制造企业进入世界500强,11家工程机械企业进入全球50强,4家互联网企业和2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进入全球10强,通信设备制造商跻身世界第一阵营。
 
  由此,“十二五”时期,中国稳居制造大国与网络大国地位,这为“十三五”时期我国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提供有力保障。
 
  两化融合顺利推进助力智能制造
 
  “十二五”期间,我国信息化取得快速发展,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迈出坚实步伐,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,为“十三五”时期信息化发展,实现《中国制造2025》强调的智能制造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 
  以软件信息行业为例,“十二五”时期,软件信息产业持续高速发展,行业整体收入快速增长。统计数据显示,2014年国内软件业收入约3.7万亿元,同比增长20%。截止2015年5月底,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平稳,软件收入小幅上升,软件产品收入回暖,整体收入1.5万亿,已超过去年同期。
 
  当前,全球信息化还在深入发展,信息技术的创新将继续引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向。物联网、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渗透将催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,三网(电信网、互联网、广播电视网)融合、3C(计算机、通信和消费类电子产品)融合将极大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。加快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,提高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,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科技体系中的先导作用,把信息化作为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,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,这是“十二五”时期我国两化融合的重要方向,也是“十三五”时期的重要任务。
上一篇: “互联网”背景下大数据价值巨大 下一篇: 我国应尽快完善市场制度 促进工业效率的持续提升